最近更新: 2006-09-07

Watch "Sometimes in April"

上週某日早上 (近來閒賦在家,不知今日何日) ,無意中在 HBO 頻道上看到一部關於 1994 年廬安達種族屠殺事件的半紀錄式電影,片名為「Sometimes in April」。這部片不是日前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廬安達飯店 (Hotel Rwanda)」,但兩部電影都是在描寫廬安達種族屠殺事件,而「廬安達飯店」也確有其事其地。

1994年 4月,廬安達 (Rwanda) 發生了一件涉及百萬人性命的種族屠殺事件,在前後約100天的時間中,有約一百萬名圖西族人 (Tutsi) 和混血者 被掌政的胡圖族 (Hutu) 民族主義者屠殺。當時的胡圖族民族主義者,以「蟑螂」(這是 HBO 中譯名詞,原文不知) 一詞稱呼圖西族和兩族混血者。這個稱呼,完全呈現了民族主義的本質,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試想我們平日看到蟑螂時會做何反應?多數是拿起拖鞋、掃帚就打,打死了也不會有罪惡感。但為什麼看到其他人時,我們不會這麼做,甚至不小心傷害到他人時還會有罪惡感呢?很簡單,「蟑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必定會傷害我們,所以該死。「其他人」和我同類,是有共同想法的夥伴,所以不該死。就是人性中如此簡單的分類天性,決定了不同個體的生死。當胡圖族民族主義者稱呼圖西族為蟑螂時,只是用更淺顯易懂的詞彙來稱呼另一族類。因此當一個胡圖族人打死一隻「蟑螂」時,是不需要有罪惡感的。

馬克思 (Karl Marx) 在構思其經濟理論時,基於其「多邏輯論」之哲學思礎,他認為我們都處在同一客觀環境下,卻有不同的行為表現,必然是因為每個個體的心靈邏輯結構不同所致。心靈的邏輯結構相同的個體,會有共同的想法與行為,因此可歸於一類 (class) 。馬克思以這種想法作為其經濟理論的核心,進而論述由於不同族類掌握了不等量的資源權力,因此形成了上下階級,故類別 (class) 即階級。由於分類是基於心靈的邏輯結構,不同族類的心靈的邏輯結構也不同,所以不同族類的個體,其想法必定不同,其行為也就會衝突,那麼鬥爭也就不可避免且應當為之。

馬克思的錯誤,早由奧地利經濟學派 (Austrian School in Economics) 所嚴正駁斥。奧地利經濟學派強調 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人心的邏輯結構 。米塞斯 (Mises) 在其著作《人的行為》第三章「經濟學以及對理知的反叛」及《經濟學的最後基礎》第一章「人心」中,一再駁斥多邏輯論者的錯誤,在同派學者中,難有出其右者。不同於多邏輯論者導出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結論,奧地利經濟學派導出的結論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See also: 我對 Mises 所言「人心的邏輯結構」的理解)。在此結論下,每個人都是同等而獨立的個體,個體間惟同等而待之。種族屠殺是罪不可恕的錯誤。

米塞斯 (Mises) 經歷過二次大戰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的事件,而深深體會多邏輯論述的毀滅性錯誤。沒想到今時今日,我卻仍然可以再次間接地體會到多邏輯論述所帶來的毀滅性錯誤。原本米塞斯 (Mises) 書中令我懞懞憧憧的論述,透過這個事件終於讓我徹底醒解。然而當我聞道之時,心中沒有歡悅,只有悲嘆。

相關文章
樂多舊網址: http://blog.roodo.com/rocksaying/archives/2115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