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2007-02-02

鎖不鎖學術論文之我見

日前聯合報報導台大李嗣涔要求鎖住其指導學生之碩士論文十年,不准他人閱覽 (鎖學生論文10年 惹爭議)。李嗣涔表示願意對論文內容有興趣的人發表演講,一起討論,但不包括有競爭威脅的人。說來說去,不過兩字:「名」、「利」罷了。

在我看來,從事研究工作者不外兩種人:求名利者,求知識者。而應不應該鎖住論文內容,也要從這兩種立場去談。

求名利者,為了名利歸於己,就必須排除競爭者,不能讓別人比自己早一步找到答案。他們發表論文與演講之目的,除藉此收取費用外,更要提高自己的名聲,才能奠定將來獲利的基礎。此外之任何可能對他人有利之途徑皆須排除。對他們而言,鎖住論文是利己的理性行為。

求知識者,但以追求答案為目的,為此可以不拘手段。為了儘早得知答案,甚至讓別人幫他們找到答案,他們反倒希望有更多人一起來競爭。儘可能地利用別人,以便早一天知道答案。對他們而言,鎖住論文是不利己的不理性行為。

我以為從一般認知中,求知識者可稱「學者」,求名利者僅能稱「發明者」、「研究者」。同樣在一般認知中,學校是學者的活動領域,營利性研究機構是發明者的活動領域。倘若李嗣涔對其研究內容如此念念在茲,不妨到營利性研究機構去做,名正言順。

樂多舊網址: http://blog.roodo.com/rocksaying/archives/2690820.html

樂多舊回應
HACGIS@gmail.com(tokimeki) (#comment-3911471)
Sat, 03 Feb 2007 06:19:23 +0800
如果你曾看過李校長之前寫的兩本書,在探討特異功能、外星人以及訊息場相關的現象,你就會知道他為何要鎖住那篇論文。

據他書中記載,他曾接受到高次元信息場來的訊息,知道前代文明以及亞特蘭提斯都毀於撓場理論衍生出來的技術上。

我想他是不希望人類過早接觸到這類知識,以免走上毀滅道路。
未留名 (#comment-3911865)
Sat, 03 Feb 2007 11:47:35 +0800
但他在報導中說的理由不是這個。

話又說回來,什麼時候才是可以「接觸這類知識」的時候呢?在「知識」的眼中,幾千或幾萬年的時間相差無幾,早一千年知道、晚一千年知道,並沒有什麼太大差別。

此外,當一萬年前的人類因為這類知識而毀滅時,又有什麼理由認為一萬年後的人類就可以接觸這類知識而不會因此毀滅呢?我不認為幾萬年的演化就可以讓人類演化變成神。我所學習的行為理論告訴我,動物、原始人和現代人的心靈結構以及行為法則沒什麼差別。

從歷史上來看,除天災外,文明是毀於人的自大心態,而不是某一類知識。

最後,我懷疑高次元信息場會在意人類毀滅的事。所謂萬物不過是元素在某時某地的某一狀態。生老毀亡是主觀意象,客觀而言 (或從高次元信息場眼中來看) ,只是元素之狀態變化。
HACGIS@gmail.com(tokimeki) (#comment-3911987)
Sat, 03 Feb 2007 12:47:13 +0800
我總是從比較良善的一面看事情。
我個人對報導中的理由的解讀是,那是為了給一個大眾都能接受的解釋,而不是給一個崇高的禁忌。

對知識來說,時間是無所謂;但對人類來說,時間就有所謂了。就像我們會從幼稚園、小學、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這樣的順序來求學,沒有人一出生就直接進入研究所的。再說研究任何事情都有風險存在,既然已經知道最大的風險在哪,作適當的避險規劃也無可厚非。

如果一昧將學術研究無線上綱,我認為總有一天會發生像小孩玩手槍一類的事情。我同意文明的毀滅是由於人的自大心態,但如果把發射核彈的按鈕擺在你我面前,你確定所有人都不會按下去嗎?我認為比較好的方法是將某件東西的利弊搞清楚,再慢慢有限度的開放,這樣會比較妥當。我個人並不希望開放這類知識後,導致人類的浩劫,也不希望李校長變成第二位諾貝爾。

另外,高次元信息場並非主動提供該信息給李校長,而是在某次實驗中,李校長他們主動去詢問的。所以這並不存在關心與否的問題,而是雙方可以互相溝通的證明。
未留名 (#comment-3912677)
Sat, 03 Feb 2007 19:18:57 +0800
聽我一言,一開頭就說自己是良善的,那把對方的言論置為何處?

接下來談正事。

如果每個人面前都有發射核彈的按鈕,那麼沒有人會按下去,或者說沒有人有機會按下去。有一種狀況,就是人們會在某人按下去前先殺掉對方,一直殺到只剩最後一人,卻沒有人有機會按到按鈕。實際上,我們儘可能不讓核彈按鈕擺在你我面前。

而我們為什麼知道不能這麼做呢?只因為我們曾有過錯誤且痛苦的經驗。從社會科學之研究來看,人類的道德文明實際上是建立在嘗試錯誤的痛苦經驗之上。雖然事後看來很愚蠢,但現實如此,人們在當時確實不知道這麼做會有什麼結果。

而我所知的詭局是,當一個人認為只有自己且只有自己保有這個事物才不會危害人類時,那個人就是危險的起點。

一開始,你們就認定撓場存在 (注意,你們還沒有讓多數人認為撓場是客觀存在) ,並且認定現階段的人類不足以善用相關知識 (同樣未讓多數人認知到這點) 。說真的,如果不存在高次元信息場的話,我可以說你們都是自以為超凡入聖、先知先覺的營造理性主義者。在我的科哲觀中,任何把自己置於他人之上者,都會毀壞人類的文明成就。 (See also 放不下的知識分子與被擔負的人民 ~ 自負的知識份子)

在我眼裡,萬物自然,沒有事物在我之下,也沒有事物在我之上,高次元信息場也要跟我平起平坐。因此撓場理論究竟應不應該讓現在的人們接觸,要請高次元信息場直接跟我談。

最後還是要說一句,我的偏好不認同鎖住論文的行為。
HACGIS@gmail.com(tokimeki) (#comment-3917754)
Sun, 04 Feb 2007 06:53:26 +0800
我覺得,這件事情可以用簡單的二分法推演看看:

1. 撓場不存在:公不公開都無所謂,反正那是假的。
2. 撓場存在:其他的研究者可以自行研究,研究的方式也不只一種。
3. 撓場不會有研究的風險:自行研究可以安全的進行。
4. 撓場有研究的風險:自行研究需自負風險。
5. 撓場研究的風險小:自行研究所風險容易控制。
6. 撓場研究的風險大:自行研究所風險不易控制。

不考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簡單來看就是上面六種狀況。
目前看來的假設最糟的第六種,不過事實上,李校長無法阻止其他人自行研究。

在他的書中曾提到,高次元信息場是有辦法影響這個世界的,所以其他人的研究也自然會在無形的監控下。

當然,我也不認同鎖住論文的行為,但是對我來說,那件事一點也不重要,這個世界還有比那篇論文來的重要的事情,比如說全球暖化議題。

不知道撓場存不存在,並不會影響我們的生活,但其他的議題則就與我們休憩相關。

還有另外一件事情要提醒你注意:
李校長過去做的研究一直被他人所抨擊,即便他本業的電機方面的研究也做的很好。那位楊教授就是抨擊他的人之一,所以我覺得李校長這次鎖論文也有些帶有對抗的意味。
而口試委員的意見是,理論上行的通,他們並沒有說已經看到撓場。也就是說,這篇論文的性質是屬於先期研究型,他只架構了一個看起來可行的理論模型,接下來還需進行更多的實驗才能確定撓場的客觀存在。
HACGIS@gmail.com(tokimeki) (#comment-3917920)
Sun, 04 Feb 2007 10:49:51 +0800
對這件事,我另外從比較世俗的觀點做了一篇評論。
http://blog.pixnet.net/HACGIS/post/2360842
未留名 (#comment-3925366)
Tue, 06 Feb 2007 00:46:27 +0800
我正文只談一件事,學術研究的態度與學術倫理。然而,學術倫理是種主觀概念,而不是客觀實在,因此不存在客觀之是非。證明學術倫理是種客觀實在之證據,比撓場還薄弱。既然不存在客觀是非,那麼鎖論文是否合乎學術倫理,就純然只從觀者之立場來看了。

我一開始就說:從求名利者之立場而言,鎖住論文之行為是合乎理性與本身利益;從求知識者之立場而言,鎖住論文之行為是不利己而不合理性的。容我強調,我是從個人主義的觀點出發討論個人行為是否合乎理性,因此我說的「鎖住論文」是指「鎖住自己的論文」之行為是否合乎理性。「他人」要鎖住他自己的論文,是他人之行為,我們無從論斷其行為是否合乎「我的理性」。

在此一合乎理性行為之基礎上,我延伸道,學術倫理是以求知識者為主要成員而發展出的理性行為規則,因此在這圈子中,應該不允許鎖住自己論文這種不合個人理性的行為。反之,在以求名者為主要成員發展出的理性行為規則中 (例如專利) ,則允許甚至鼓勵鎖住自己論文之合乎個人理性的行為。

故而我最後道,如果李嗣涔是在營利性研究機構從事這方面的研究,他要鎖住他的知識內容是名正言順的,我連哼都不會哼一聲。但他及其學生現在並不是在這種機構中做事。(還是我誤會了,台大「其實」是營利性研究機構?)

Tokimeki 也沒說錯,學術圈其實很黑暗。但就是這樣黑暗之處,反而應該更重視學術倫理這種光明表象。(或者可說,凡黑暗之處,必要以光明掩人耳目) 連這種表面功夫都不做,如何培養研究者「愛智」之純粹探索精神。
HACGIS@gmail.com(tokimeki) (#comment-3926093)
Tue, 06 Feb 2007 10:20:34 +0800
我的判斷是以這個行為「可不可以」發生,而非「應不應該」發生,這點可以由台大圖書館的說明看出。

當然,由於李校長的校長身份,會成眾之矢的,很難不去作政治聯想,而楊教授的動機其實也很可議,這點你很單純就學術倫理的角度去看這件事情。

就我所知,目前教育部對於公私立大學的補助都不足以讓他們有超然的地位,各位教授多少都會自己找些合作案,這當中也包括了國科會等機構的案子。因此我覺得不要把道德標準設的太高,只要他們能兼顧教學發展這一塊我覺得都OK。

博士的英文指的是「哲學博士」,原意是「愛智者」,智慧和知識我覺得表達的程度上有差別。

我也說過了,在一般性原則下,我也不同意鎖論文的行為,不過這件事情疑點很多,我認為還要再觀察,但不論這篇論文的真偽,遲早都要被檢驗的,我認為無須操之過急。

反倒是楊教授的動機令人懷疑,我在文中也提過幾個我懷疑的地方,如果你認為李校長的動機不單純,楊教授也一樣,兩人都是高級知識份子,難道不能用更文明的方式來解決嗎?當然,兩人的手段都是在「可以」的範圍內,所以這件事情才會被我們所觀察到,但我仍然認為,他們可以用更文明、更優雅的方式來解決,這是我對這件事情下的一個政治性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