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2005-10-03

從中文程度劣化問題中,可觀察的社會現象

台灣學生中文程度劣化問題,從國小一路蔓延到高中、大學甚至博碩士。一位經常審閱博碩士論文的教授用「慘不忍睹」形容這些論文,因為她看到的不只是錯別字、表達能力不佳,而是這些高等生連組織及評論能力都有問題。

中文程度低落,教授歸咎電腦。

青少年作文不佳,但只要上了 msn 一類的網路即時通,全都寫得活靈活現,但他們用的是老師沒教、爸媽看不懂、由注音符號、數字、英文字母加表情符號組成的火星文。

已經有學生把火星文應用到日常寫作,卻沒想過這種寫法不但老師看不懂,也會在考試時扣分;但有學生認為這麼做沒錯,甚至有學生主張火星文將來會流行到日常寫作上,最後大家都會這麼用。


聯合報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九月二十九日六版訊

在我思考社會中各種秩序 (包含道德、禮節、法律與規則) 之起源與發展的過程中,我接觸到 Ludwig Wittgenstein (維根斯坦) 的《哲學研究》一書, Wittgenstein 說「大家都贊同使用語言,這不是在觀念上的協定,而是生活方式上的協定。」(PI.241) 。 Wittgenstein 肯定各種日常生活規則的成形來自於「約定成俗」,我從中得到深刻的啟發。在此,我不打算談論道德仁義禮法,只從「語言」規則來談,從台灣學生中文程度劣化問題中,我們可以藉此觀察到什麼樣的社會現象。將「語言規則是使用者約定成俗的」視為一個命題,則我認為可以推定兩種社會現象。

  • 參與者相似性愈高 (愈小型) 的人際圈,愈容易在圈中形成「黑話」。「黑話」是只有特定的聽者可以理解其意義的用語,例如「專業術語」、「行話」等皆是。
  • 在日常生活中,愈是慣用黑話的人,其人際圈愈小。若將人際圈的範圍,連繫到一個人日常所接觸的對象種類及經驗多寡,亦即將一個人所涉足的「人際圈」連繫到其「見識」上,則人際圈愈小者,其見識愈狹隘。

以上兩種社會現象,還可以再延伸擴大。例如語言的聽者如果跨群、跨國,則還可以從說者使用語言的方式中,觀察說者其人是否具有國際觀、世界觀。也可以看出說者在心態上是否會考慮到聽者的接受性,亦即此人對他人的體諒程度。又可再從中觀察其人對其他文化的包容力。

在報導中提到現行青少年之間流行一種注音文、拼音文。這種語言用法,就是在同質性高的青少年人際圈中,所約定成俗的語言規則,是一種「黑話」。這反應出語言的自發生命力,我並不以為錯。但問題在使用者的心態上,以往使用黑話的人,是為了加強私密性,排除不相關者,亦即將聽不懂黑話的人,排除在這個人際圈之外。現在那些青少年是否意識到這一點呢?如果他們並未意識到這一點,肆無忌憚、不分對象地使用這種規則,則反應其人見識狹隘,且做事不考慮他人的心態。長久下來,無疑是畫地自限,既把他人排除在外,也讓自己被排除在其他不使用這種黑話的圈子外。從我前述的推定來看,我以為這將會降低人與人之間的包容力,是相當值得憂慮的情形。

有人將中文程度低落的問題,歸咎到電腦與網際網路的使用上,這點我無法認同。例如寫作的錯字問題,我使用的中文輸入法是字根組字式 (行列30輸入法) ,如果不知道一個字如何書寫,根本就無法進行字根組字,也就無法輸入。我甚至會先手寫出來,才方便輸入電腦。而字根組字式亦不像拼音式那般容易發生同音錯字。通常字根組字式的重複字,其字義差別很大,也很容易檢出錯字。

再者,我認為網際網路的使用,有助於擴展一個人的人際圈,幫助一個人接觸不同種類的人,問題只在於個人願不願意接納不同的文化並擴展他的人際圈。以網路論壇為例,凡是成員有來自中、港、台三地華文圈的網路論壇,幾乎都禁止使用拼音文 (包括漢語拼音文、注音文、香港口語文) ,這是來自不同文化圈的成員為了交流所產生的明文語言規則,也是成員間互相包容與體諒的結果。而我也確實觀察到那些拼音文氾濫的網路論壇,其成員多半侷限於同一個圈子內,其言論內容之素質,也較那些會節制拼音文使用的論壇為低。這支持了我前述推定的社會現象。

對於「有學生認為這麼做沒錯,甚至有學生主張火星文將來會流行到日常寫作上,最後大家都會這麼用。」這種看法,我個人是一笑置之。那些學生不曉得這些拼音文往往是特定環境下才產生的用法,事過境遷後就被遺忘了,或被下一代的人譏為老人家的用語。十幾年前流行過的用語,莫說現在的青少年覺得是老掉牙、不流行的用語,連當年使用的人,現在自己也不使用了。

對語言程度低落的問題,我以為仍是使用者便宜行事的心態使然,確實有必要加強日常寫作的訓練功夫。但我也不排除還有一種文化沙文主義的霸權心態涉入。例如前幾年考試院國家考試的國文考題中,有一道「孤不二中」的閩南語成語爭議題,出題者主張自己並沒有錯誤。但連我這個非國文本科系的人都知道,自從二千年前「書同文」後,不管是用哪種方言,寫出來的用字都一樣。不管用普通話、客家話還是閩南話,寫出來都是「孤不離衷」,絕不會因為用閩南語唸就寫成「孤不二中」。唐詩、宋詞等創作時的用語都是接近現今閩南語的河洛話,但可沒有因為現在的普通話是不一樣的發音,我們就改變了文字啊。出題者死不認錯的態度,恰好反應文化沙文主義之可笑。

相關文章
樂多舊網址: http://blog.roodo.com/rocksaying/archives/549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