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2005-09-07

我讀《老子》一書的方法

「道可道非恒道」,讀《老子》書,勿逐字斟酌,應半信半疑不可盡信。「上士聞道,勤而行之」,據一貫脈絡行之,思想與行為應可一體而行無所窒礙,無窒則信之,礙則疑之。如何知所窒礙,則貴自知。為學日益,為學的進路是日益而自明,則愈知所不知,愈覺己所不足。愈知不知、愈覺不足,故曰「損」,是為道的進路,是以為道日損,愈近於道。

《老子》概分「道」、「德」二經。道經大多論方法 (本體論、方法論、哲學觀、世界觀) ,德經大多論政略。我以為當從道經著手,勤而行之。不明方法、不以為行,逕自讀德經則多偏頗,偏執一見而自相矛盾,不得一貫以行。

依個性而分,狂者應謹記「豫兮其若冬涉川,猶兮其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之態度。

相關文章
樂多舊網址: http://blog.roodo.com/rocksaying/archives/459038.html

樂多舊回應
未留名 (#comment-509277)
Sat, 10 Sep 2005 01:19:13 +0800
對於接觸西方學術較多,而較不熟悉中國哲學的現代學者來說,老子所說為學與為道態度,其實也有相對應的西方思想。例如蘇格拉底說「我知我不知」,便可對應「為道日損」。

Karl Popper 也說「與馬克思主義接觸,教了我蘇格拉底『我知我不知』的智慧。它使我成為易誤論者 (fallibilist),並使我深記在知識上謙虛的重要。它也使我徹底覺察獨斷與思考批判思考的差異。」

思想不分東西方,同樣的態度,會有同樣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