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2009-10-02

從穿越小說的主角生活看中華語文的三件事

隨著網路普及,文學作品上漸漸出現一股「網路小說」的潮流,大多數作者是大陸那邊的,而且有七、八成的內容是現代人的主角穿越時空回到古代中國或是異世界。這種作品就稱穿越小說。瞧,維基還有條目說明咧,牛B啊。

我失業很閒,無聊之餘看了一堆穿越小說,在那些穿越到古代中國的網路小說中,我看到三件跟中華語文有關的問題:

  1. 主角不識繁體字
  2. 主角不慣閱讀豎排文書
  3. 大家都會說官話

主角不識繁體字

這是中共推行簡化字造成的文化斷層,若主角是台灣人穿越到古代,則不會有這問題。

平心而論,從古代到現代,中文字其實一直都在「演變」。然而所謂的演變並不是只有筆劃簡化一種方向,而是既有筆劃的簡化,也有筆劃的增添。例如「丁」字,加筆劃成「釘」指實物,如鐵釘、釘子;加筆劃成「盯」指眼睛的動作;加筆劃成「訂」指文書的修補。隨著文化的發展,人們要表示的事物意涵愈來愈多,就把當時既有的字借來互通。借來通去的結果,在一個字上面加了一堆意義。為了怕讓讀者混淆,於是進一步增添筆劃將字義細化。這種做法的重要性甚至比筆劃的簡化更重要。然而中共當初推行簡化字時,就已經將文字演變的方向偏頗地侷限在「筆劃簡化」這一方向上,因此就有「面麵」不分、「干乾幹」不分的結果。

另一方面,中共的簡化字中有許多是學者匠心獨運的「創新」,而不是從民間既有的俗體字或草書、行書寫法演變而來(*草書與行書轉楷書的簡化字有「齐觉绘观将门变为经」等字。參考維基百科《第一批簡體字表)。例如「縣」之俗體作「県」,「亞」之俗體作「亜」,本已符合簡化原則,但中共簡化字卻作「县」、「亚」。這些神來一筆跳出了該字既有的演變脈胳,也切斷了該字的文化傳承。

我個人以為,若是按照一個正常且合理的中文字演變途徑,那麼從現代穿越到古代的中國人,不應該有那麼多字看不懂。

中文字的文字書寫結構,基本上從隸書演變到楷書時就大致固定了,故今日以楷書寫法為正體,歷朝歷代在筆劃上連寫或省去。但同時,民間仍然流行俗體字、異體字以及草書、行書等寫法。這種情形如同英文字中「印刷體」與「書寫體」並存的情形。在我國(中華民國),這些不同字體寫法是並存的,但中共則是一刀砍掉。

主角不慣閱讀豎排文書

這又是台灣人穿越到古代而不會覺得困擾的情形,因為我們並沒有強制地規定文字要橫排。不管是豎排或橫排,我讀起來都很順。

考慮到古代的書寫工具,古代中國人採用豎排向左書寫閱讀是最有效的方式了。想像一位管家、師爺,左手持簿冊,右手拿毛筆走在庫房中記事,各位覺得這位仁兄要怎麼寫才方便?當然是把簿冊半捲起來豎排書寫文字。又左手持簿,故空白可書寫處便是從簿冊右邊開始。也請參閱《橫寫直寫 向右向左 左翻右翻 沒完沒了》。

如果有人要提「橫排向右是科學的」這種論述,那我說從生物行為科學來看閱讀效率,再考慮到中文並沒有排列方向的限制(*維基百科:東亞文字排列方向),理論上「折行書」才是最科學的排列方式。因為折行書不用換行重新找開頭。別以為換行是小事,做個小實驗就可以證明了。請拿一本書平放在桌面上,兩手平貼放在自己大腿上,每看完一行,就閉上眼睛一秒再張開眼睛看下一行。大約看到一頁的中間,你就會發現自己花很多時間再找下一行。我在學術文獻上看過折行書比較符合人體行為的論述,不過在現實上倒未聽聞有人提議統一中文書寫方向為折行書式。

上面的小實驗,也可以用於測試豎排與橫排的閱讀效率差異。基於絕大部份書籍紙張是上下長左右窄的版面,豎排可以在一行中放入較多的字數,所以閱讀豎排書時, 眼睛的換行動作會比橫排書的次數少。當然這是指純中文字內容的狀況。如果內容夾雜著西方文字與符號,則橫排更為適當。

既然中文字沒有強烈的排列方向限制,可以隨著載體的不同而用豎排或橫排,我覺得這是一種優點,實無必要偏用一種。但我覺得豎排應按傳統習慣由右往左,而橫排應配合西方文字書寫習慣由左往右。

大家都會說官話

古代的士大夫會說官話也就罷了,連目不識丁的販夫走卒也能說官話,這可奇了,真是穿越小說最大的盲點。

所謂「五里不同調、十里不同音」,在現代的中國大陸上尚且如此,我當年去湖南探親祭祖時就深有感受(*湖南祭祖行雜談: 什麼長沙話、常德話、桃源話、寧鄉話。以縣為名,方言眾多,而且差異頗大,不只是口音的差別。長沙人就聽不懂桃源話。),更何況是古代?還有現代的香港也是一個市井小民以方言(粵語)為主的活生生範例。我在網路遊戲「魔獸世界」中,就碰到不少香港的隊友,他們有些只聽得懂普通話,有些連普通話也聽不懂。在現代都有這種情形,在古代只會更嚴重。

所謂官話,基本上以當代當朝開國政要出身與首都所在地為準。漢唐宋等朝,定都長安、洛陽、開封等地,當時的官話屬於河洛話(*近代的閩南語、粵語為其支系,保有河洛話的大部份特徵)。而明清後,定都北京,官話就是北京話。現在的國語(中華民國)、普通話(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北京腔的簡化。

如果主角是穿越到明清時代,那官話大致能通。如果主角穿越到唐宋,那主角根本就語言不通。要知道在唐宋時代,北京所在的幽州還是邊境之地,是否有北京腔都不清楚了,根本沒人能聽懂主角說的普通話。

就算在明清時代,主角也只可能跟士商階級溝通。文字只要寫在紙上就能傳授,語言怎麼辦?古代可沒有留聲機,那些底層生活的平民百姓更不可能花錢請士人來個「口語教學」,所以那些勉強識字的販夫走卒、刀口討活的江湖人士,大多數仍然口操方言,官話只能勉強聽懂。想要那些小百姓跟講官話的主角把酒言歡,難囉。

樂多舊網址: http://blog.roodo.com/rocksaying/archives/10170035.html

樂多舊回應
未留名 (#comment-19905265)
Sat, 03 Oct 2009 15:42:09 +0800
真正的重點在於,主角武功都很好,智商都很高,豔遇都很多。
未留名 (#comment-19910495)
Mon, 05 Oct 2009 13:53:33 +0800
魔獸世界阿 好久沒看到你了說

有空回來走走阿^^
victor@ossii.com.tw(威豆) (#comment-19931653)
Sat, 10 Oct 2009 17:01:14 +0800
>> 我失業很閒 ...

我正在國外出差,看到這句 Key Words ...
不支道有沒有興趣一起來作電子書系統平台及裝置 ?
我們在進行一項相信可以改變教學的教育用電子書計畫,不只是商業,更想成為公益計畫,
期待你一起來參與 ...
hoamon@hoamon.info(hoamon) (#comment-19954647)
Sat, 17 Oct 2009 08:07:45 +0800
石兄:
寄給您的信,被郵件伺服器退回,它說: Over quota 。

所以,我將信件內容發表到這裡。想請問您「是否願意教幾堂 javascript 」?

您好,我是 hoamon ,之前您有在我的文章(http://hoamon.blogspot.com/2007/03/copy.html)留過言。不知是否還有印象?

因為我常看您的 blog ,得知您最近有空,不知道是否願意當我們的 javascript 講師,我們是中興大學土木工程學系謝孟勳老師(http://www.ce.nchu.edu.tw/wb_teacher02.asp?cno=4&tno=33)的學生,因為老師有接一些研究計劃,而計劃往往有建置網站部份,我們是用 django + jquery 開發的,而 Python 部份,我們的使用經驗比較久,也用得較多,所以這部份還 ok ,但是在 javascript 上,由於它十分特別,所以我們想要找高手來快速提昇我們的等級,關於開課時間,我們是非常彈性的,而車馬費也會另外計算,不知您是否有興趣?

岳峰
未留名 (#comment-19976901)
Wed, 21 Oct 2009 23:38:50 +0800
to 威豆 與 hoamon
喔喔,真不巧,我上週找到工作開始上班了...

這請求真是令我倍感榮幸,實在是太抬舉在下了。
如果還有需要,我看看能否找出時間吧。
victor@ossii.com.tw(威豆) (#comment-19983453)
Fri, 23 Oct 2009 09:12:25 +0800
恭喜,我們保持聯繫吧 ...
有機會來台北時,記得先通知我,
我可以請你喝喝咖啡
hoamon@hoamon.info(何岳峰) (#comment-20031131)
Thu, 05 Nov 2009 09:46:53 +0800
恭喜~

其實,我們的上課時間也是非常彈性的,如果您能擠得出時間來,我們也是可以配合的。無論如何,如果您有意願的話,我們非常歡迎您寄信給我們。謝謝。
未留名 (#comment-25088687)
Wed, 03 Sep 2014 12:03:43 +0800
果然有夠閒

不過殘體就是殘體 再怎麼混淆視聽殘體也不會比正體來得清楚

光是幾個形意不同的字也一事同人權混唯一談這點來看,殘體就已經比不上正體了

還想用這種殘缺不全的文字討論過去的中國文字,還硬說什麼簡體字也像是從甲骨文鐘鼎文大篆小篆這樣一路發展下來的,是中國文字演的一部分、是最先進的發展之類的鬼話,是想笑掉誰的大牙

可笑
未留名 (#comment-25088691)
Wed, 03 Sep 2014 12:05:01 +0800
更正,是「一視同仁」
未留名 (#comment-25089881)
Wed, 03 Sep 2014 14:17:05 +0800
"一事同人權混唯一談" => "一視同仁,全混為一談"。
另外,列舉同類名詞時,應善用頓號分隔,如"甲骨文、鐘鼎文、大篆、小篆"。
注意這些小細節,可讓你在評論語文發展時更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