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2013-04-09

核四議題雜記

政治零分

某個廢核團體發言人說: 續建核四不需要公投,只要人民(註:我們廢核團體)認為是對的事,政府就該負責任去做。而不是把責任丟給人民。

我評: 去你的。這就叫民主政治。還有,我最討厭被別人代表了,不要動不動就講「人民、社會」什麼的。不要用複數概念混淆主體。

我也可以說我認為建核四是對的,所以政府要負責任去建好,也不必公投。我的說法完全符合他們那種「我認為是對的,政府就該做」的政治想法。

只有他媽的獨裁政權才是把所有責任都包在政府身上的政治體制。按照那些人的政治思想,只有獨裁政權才符合他們的要求。只是廢核團體還得要祈禱獨裁者跟他們站在同一邊。不幸的是,環顧現實中的獨裁者們的政治傾向,期望獨裁者會支持廢核根本是椽木求魚。

廢核團體還認為公投的投票範團應該侷限在北北基。照研究方法來說,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題目而量身設計問卷與發問對象。可用電的不只是北北基,是全國人民。這事也同樣關係著全國人民的生計,讓全國人民參與公投並沒有錯。

廢核團體為了達成自己的目標,可以連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都丟棄。但若不是在民主體制下,又哪有他們發言的餘地?

我對廢核團體最不滿的一點,就是他們把自己的訴求神聖化,而把任何核安或核能論訴罪名化。他們把理性討論的空間都扼殺了。搞得改善核安或支持核能的人,都彷彿成了社會惡人。把我看來,核安議題,特別是核四的安全性議題,才是最重要的事。但是在這種談核是罪的氛圍下,有誰願意談核安。就算說了,我看那些廢核團體也聽不進。

順便批一下郝龍斌。說什麼根據他現有的資料,核四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證,所以現在不支持核四續建。既然他這麼重視核四安全,那麼他到底去核四督察幾次了?他不是一般民眾,而是台北市民賦予政治權力的台北市長。以這樣的政治身份,他向台電要求每週督察一次核四工程內容,我想並不是辦不到。如果他的實際作為跟一般民眾一樣,只從紙上資料來談核四安全,那跟作秀沒兩樣。

能源與經濟

廢核團隊提了個核能發電「只佔」台灣總發電量 20% 的數據,認為核電的重要性不高。我實在不知道他們怎麼會認為「20%」就不重要。如果把發電量平均攤到每一個台灣居民身上,這20%就是四百萬人。他們是不是也認為這四百萬人的生計「只佔」20%,所以重要性不高?統計學不是這麼玩的。

說到生計,那就順便談談電價吧。台電曾經說過說算不建核四,電價也可以不漲。從經濟學的供需曲線上,這確實成立。但台電的話只講了一半。

供需曲線告訴我們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形下,供給減少會提高財貨價格;反過來說,需求減少就不會提高財貨價格。以台灣現在的經濟狀況,只要財貨生產能力繼續衰退,也就是能源需求繼續減少,電價還真不見得要漲。更進一步說,只要讓台灣居住人口減少 20% ,台灣立刻就能實現非核家園的目標。

「財貨生產能力」並不是指生產實體商品的傳統製造業,那是外行人的想法。財貨生產是指一切能滿足人類效用的活動。科技業、服務業等一切人類活動,都屬於財貨生產。不要有從製造業轉型到服務業就可以降低能源需求的天真想法。那些服務業也要依靠能源推動。甚至廠商還要自己蓋電廠,例如 Google, Apple 。

沒有足夠能源支撐的市場,就會面臨馬爾薩斯的困境。而要走向亞當斯密人口愈多市場愈好的情境,則需要大量能源支撐生產活動。

非核家園?

日本安倍首相還有台灣江行政院長都說,要用三十年的時間達成非核目標。但是,到那時還會有人討論非核議題嗎?

從質能轉換的效率來說,人們最終還是會回到核能發電。只是那時候用的將會是核融合技術,而不是現在的核分解技術。現在的核融合研究腳步已經到了輸入與輸出打平的程度。還有科學家說,現在該考慮核融合電爐的建造技術了。

此外,由 Extreme Light Infrastructure 所主導的一項與核融合同步發展的超強電射計劃,其中一項應用就是透過電射大幅縮短核廢料的半衰期。而這個研究設施預計在2017年開始運作 (EU to build 700-million euro lasers to zap nuclear waste, cure cancer)。

雖然我不是個科技萬能論者,但就我的悲觀認知,再過個三十、五十年,核融合發電極有可能進入實用化階段。也就是說非核或廢核論點,大概還有三十到五十年的流行期。而如何安全使用核能始終才是最重要的議題。

環保是奢侈財

現階段能夠替代核能發電的方式只有火力發電。但不幸的是,火力發電跟環保的減碳目標衝突。在大力推動減碳目標的歐洲,這是明顯的矛盾了。推動生質能源,則會減少可食用糧食的供給,造成糧價增加。在衣食無慮的富裕國家,這或許是次要問題。不過有閒功夫體驗飢餓30的人,不到全球人口的二成。全球有半數人口,仍然處於隨時面臨饑荒的情況。

前陣子台灣大旱限水,又突然暴雨狂風的氣象,也提醒我們「台灣並不是個擁有豐富天然資源」的地方。大旱意味著水力發電不穩定,限水表示沒有水去種生質能源。暴雨狂風則會折損太陽能與風力發電設施。台灣這地方,並不能照搬歐美的再生能源政策。

核能議題不是「無」或「有」的二分討論。至少台灣玩不起。 我不是個賭徒。所以在我的選擇序列中(也就是偏好),機率性事件的重要性低於必然性事件。 說白一點,核災是機率性事件,而民生困境卻是必然性事件。畏懼可能發生的核災,而妄顧必然發生的民生困境,這是我不能接受的選擇。在我看來,好好想想如何改善核能的使用安全才有意義。

樂多舊網址: http://blog.roodo.com/rocksaying/archives/24875528.html

樂多舊回應
nikenogood@hotmail.com(makotohsu) (#comment-24227440)
Fri, 24 Jan 2014 18:07:20 +0800
石頭哥您好,拜讀過你的BLOG文章,覺得您對奧地利經濟學派的心得見解很棒很精闢,對於您又懂程式設計,又對不同領域的經濟哲學如此深入研究深感佩服!
我自己對於奧地利經濟學派對於"人的行為和內心邏輯結構"一環很有興趣,相對於社會主義的多邏輯論,奧地利學派的單一邏輯論鏗鏘有力地給予回擊!
想請教石頭哥,是否有其他書籍或文章(中英文不限)能夠提供給我深入去閱讀呢? 我自己目前研讀過夏道平先生的相關譯著覺得很棒,也研讀過吳惠林,黃春興教授的相關文章,想請問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好的書籍或文章(中英文皆可)能推薦給我?  盼石頭哥不吝指教一二,非常感謝!
未留名 (#comment-24248950)
Thu, 13 Feb 2014 15:16:23 +0800
Hi, makotohsu
請參考 關於「人的行為和內心邏輯結構」的論述 http://blog.roodo.com/rocksaying/archives/27297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