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2006-03-26

我對 Mises 所言「人心的邏輯結構」的理解

奧地利經濟學派學者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 在其著作《人的行為》一書中,一開始就在談「人心的邏輯結構」。當時看反覆看了數次,心中只隱隱約約地抓到一點頭緒,但還不能清晰地說出到底「人心的邏輯結構」所指為何,又有何重要性。直到我前些日子為了編輯《老子》,又重溫先秦百家對人性的討論內容後,我這才有把握能說出人心的邏輯結構所指為何。

另見: 「人心中的邏輯結構與行為元範之臆想

人的行為必然總是合理的。所以「合理的行為」這個名詞是個累贅詞,我們必須拒絕使用它。合理的和不合理的這兩個形容詞,如果用在行為的最後目的,那是不妥當而且無意義的。

經濟學有另一個任務:它必須分析馬克思的多邏輯論以及依樣畫葫蘆的其他牌頭的多邏輯論,並揭發它們的謬誤和矛盾。

米塞斯 (Mises), 《人的行為》 (Human Action)

人心和電腦一樣,在其中一樣有一個邏輯結構存在,因此一樣地理性,一樣地正確,一樣地受到資料的影嚮而使行為改變。這一點,一般人不了解。電腦比人要理性與正確,已經是根深柢固的偏見了。

人心,其所以被認為較電腦不理性的看法,是源於人們一般並未認知到人所接受的資料,其實都是受到五感所扭曲的感覺資料。英國哲學家休謨 (Hume) 就指出人的行為,必然受限於其「感覺資料」。而現代的生理學家,更能明確說明,「人」此一個體,其「輸出入設備」,用傳統的詞即為「感覺器官」對客觀事物的感應程度,並不相同。亦即,每一客觀事物所發出的資訊,皆經過「感覺器官」的扭曲後,才成為「感覺資料」。而人心所據之以行為者,便是這些扭曲的資料。每一個心靈個體,對同一事物所認知到的資料並不相同,因此即便每一個心靈個體都具有相同的邏輯結構,對同一事物也會表現出不同的行為。

即便是一個妄想症患者,拿著刀砍殺親人時,我們仍要指出他的行為是「合理的」。他的感官接收到「親人要殺害他」的訊息,而他的心靈根據這個訊息,而進行了反制動作。同樣的訊息,若換成其他人接收到,也會做出相同的動作。問題是,妄想症患者所接收到的訊息,其他人並沒有接收到,因此其他未接收到此訊息的人,就會認為妄想症患者的行為是「不合理的」。儘管上述所例,是一個極端的狀況,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普遍處於以自己所接收到的訊息,去判斷他人行為是否合理的模式。如果我們不能正視「感覺資料總是被扭曲的」此一不可改變的限制,我們就會陷入馬克思的多邏輯論以及以自以為是的自負心態中。

孔子說「性相近而習相遠」,用現代的講法,便是指人心的邏輯結構都是十分相近的,但因為每個人所認知的資料不同,便表現出千差萬遠的行為結果。

舉電腦程式為例,例如秀圖軟體 ACDSee ,ACDSee 之所以能顯示出無限多種圖案,並不是因為它具有無限多種邏輯結構。相反的, ACDSee 只有一種邏輯結構,但是我們給予它不同的資料,它所具有的那唯一的邏輯結構,便能顯示不同的圖案。

相關文章
樂多舊網址: http://blog.roodo.com/rocksaying/archives/1322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