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自編本

因為我需要閱讀《老子》,所以在我找到能為多數學者認可的校本前,我決定先編輯一個版本出來。以《王弼本老子》為主,據《帛書老子》及其他校訂版本編輯。僅供參考。

《老子》中之「王、臣、民」關係隨筆

我對《老子》中之「王、臣、民」關係,開始有疑慮了。

為了編一本《老子》出來,我查看了各種校本以及注解,愈看就對「王、臣、民」之關係,愈是有疑慮。究竟老子是如何看待「王、臣、民」之關係,我現在反是不確定了。

WAV 轉 APE ,音質不會改變

八月份的電腦王雜誌介紹了一些無失真音樂壓縮格式,剛好我在某論壇又碰到有人在問 WAV/APE 互轉的事,我就補充一下吧。

TerraTec Aureon Xfire 1723 輸出評測與個人使用經驗

這幾天上 VIA 的網站,抓了 xfire 1723 音效卡的公版驅動程式來測試,結果出了問題。就上網找資料,結果發現 Terrtec 官方的舊版驅動程式反而較好用。我把 XFire 1723 音效卡的輸出評測參考網頁,以及我個人實際聆聽後建議的 foobar2000 設定內容記了下來。xfire 1723 真的是便宜又好用的音效卡。

數學對陳述經濟理論的誤導作用

在經濟學中使用數學陳述,是普遍的、主流的現象。但奧國學派學者告訴我們,要謹慎使用,以免反倒誤導。

Austrian marginalism and meta-economies

在奧國學派經濟學者的著作中,很少使用數學陳述。但還是有學者用數學陳述去發展奧國學派經濟學的內容,代表人物是 Karl Menger 。

人的社會存在,人的身份識別...

人的社會存在,人的身份識別...

劉認為卡夫卡講的哲學寓意有三:(1)被迫的勞動,(2)物化,(3)善意、了解與溝通。(2)、(3)涉及本書主題。不過,劉文114-119頁引馬克斯《經濟學---哲學手稿》講資本主義勞動疏離(異化)現象...
《變形記》的哲學問題就是有關Gregor的身分辨認(personal identity)的問題。 Harris's blog

我沒有看過卡夫卡,但我看過《資本論》跟《政治經濟學批判手稿》(譯名不同)。勞動的疏離現象,是馬克思提出來的。首先,馬克思認為 "不是人的意識決定人的存在,而是人的社會存在決定人的意識" ,而社會的結構與形式,則是決定於生產關係。所謂 "人的社會存在" ,依馬克思的論點,是人在社會中的階級以及經濟關係。馬克思說 "人是工作的類之存在 ( Arbeitendes Gattungswesen ) " ,人透過他有意識的工作,改變自然,並且顯現了自己。 這自然涉及了人在社會中的身份與存在問題。

馬克思繼承了黑格爾的哲學,並從唯物論出發,著手建構了精密科學化的哲學體系,並確立了他的人本哲學。劉昌元教授應是想以「黑格爾-馬克思」的人本哲學來說明卡夫卡《變形記》的哲學寓意。

回應[FFIA2005爭議~ 消息來源保護法該不該擴及部落格?]

在《消息來源保護法該不該擴及部落格?》看到「2005年資訊自由流通法」(Free Flow of Information Act of 2005)(以下簡稱 FFIA2005) 這項法律時,我真是傻了眼了。不是對 CNet 所提到的內容,而是對這項法律被提出這件事感到十分困惑。我以為在蘇利文案、尼克森水門案後,就不必再對這種事爭論,更別說是提出新的法案了。

市場與政府的雙重失靈,我看《台灣金融機構擠兌事件之比較研究—以彰化四信及台中商銀為例》

一般的存款人完全沒有一種概念,即自己是把錢「借」給金融機構,存款人其實是金融機構的債權人。但存款人沒有身為債權人的自覺,反而又將債權人該做的事推給政府。於是政府要派員監督,要成立中央存保,要推動金融機構整併。但在我看來,都是事倍功半,做做樣子,對存款人的幫助不大,反而讓政府涉入程度加深。試問,誰去監督「監督者」?誰去監督「監督監督……者」?誰去決定該如何整併?如果沒有,不正讓政客或主其事者增加更多上下其手的空間。

「資本主義旺盛的生產力在現在這個時代必需要有所修正」??

資本主義旺盛的生產力在現在這個時代必需要有所修正...
食物與物質的滿足讓人去追求更高階斷的社會地位或是自我實現.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不正是旺盛生產力提供了追求更高階段地位或自我實現的基礎嗎?拿掉了這個基礎後,是不是如同浮沙築塔?

生命是否等價以及社會對個人理想實想是否形成壓迫?

如果我們把我們所想的套入經濟學裡﹐會否好過一些﹖記得課堂裡的一課﹐醫生懂種菜﹐也懂醫人, 當然我們不需要醫生去種菜﹐如果他真的走去種菜而不醫人﹐我們會覺得是浪費。所以人人都有很多的價值﹐但是我們的社會只需要我們最好的價值。沒價值的便要淘汰了。殘忍﹖對﹗不過沒辦法。 我的哲學成長路: 生存和平等

作者對經濟學概念的引用不適當。「沒價值」是指什麼呢?如果要引用經濟學的內容,則作者的文字需要把「價值」改為「才能」,如「人有很多的價值」改為「人有很多的才能」方不致引起誤解。才能一詞,在哲學與經濟學上的意義差不多。對於「價值」** ,經濟學者不是這樣討論的。但稍做修正,從才能與理想實現來說,這裡也是有得談的。不過人的才能與理想實現稍後再談,還是先來談生命之平等與價值吧。